探访曹甸两位“农民社长”的致富经 -- 宝应信息港0514.cc!

发布:2009-10-18 18:06:37  来源:宝应0514.cc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
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,怎样才能使农民致富,从根本上讲,要激发农民的聪明才智,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。6月2日,记者在曹甸镇采访时,捕捉到了那些善动脑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致富的生动案例。

  扬州栽培芡实第一人

  【人物档案】 

  顾成顺 51岁 曹甸镇南芡实产销合作社社长

  去年栽培芡实220亩 年纯收入65万元

  6月2日下午,记者驱车来到曹甸镇甄南村顾成顺的芡实栽培基地,农民正在田间忙着栽培芡实。

  顾成顺是扬州第一个栽培芡实的普通农民,由于栽培一举获得成功,他成了远近著名的能人,被乡亲们推荐为芡实产销合作社社长。“现在光靠传统的种植不行了,只有看准行情,多动脑,会经营,搞些特种栽培,才能赚到钱。”在荡田埂上,顾成顺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。

  2004年,顾成顺在与人闲谈中得知,有一种粮菜佳品芡实是秋季进补的首选食品,很受消费者的欢迎。目前国内已有人栽培芡实,并远销东南亚等地。

  “村里水田多,要是能种上芡实肯定能赚钱!”随后,顾成顺就到处打听种芡实的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05年,顾成顺终于在苏州找到了种芡实并获得成功的专家。经过实地考察和学习,顾成顺心中有了底,当年花了7000元,买了70多公斤芡实种子,承包了50亩地,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。当年就赚了1万多元!初尝甜头的顾成顺趁热打铁,2006年将承包田扩大到了220亩,并在芡实田里实施鱼、蟹混养,年底收入达65万元。

  顾成顺栽培芡实发了财,村里50多户农民纷纷拿出自家的水田主动要求入股,入股水田达到了1700多亩。“假如不出意外,今年收获可达500万元,农民的分红会很可观。”顾成顺布满信心地说。

  乐当“农家保姆”

  【人物档案】 

  王胜 39岁 曹甸镇机械化插秧合作社副社长

  2006年为3500亩农田当“保姆” 年纯收入10万元

  曹甸镇机械化插秧合作社副社长王胜,拥有抽水机、插秧机、治虫机、旋耕机、挖掘机、收割机等20多种农业机械,当地农民有农活就找王胜,人们亲切地称他为“农家保姆”。

  王胜曾是一名乡村农技员,下水秧、旱育秧、抛秧等技术,他样样精通,是农民公认的农技能手。但传统的插秧技术无法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2005年的一天,王胜从报纸上看到机插秧的消息,他如获珍宝。于是找专家,学技术。当年,王胜就花了6000多元买了一台插秧机,从提供种子、育秧、送秧到插秧,一条龙服务,为农民插秧650亩。

  机插秧不仅省力而且高产,第二年,很多农民与王胜签订了合同,要求机插秧。王胜一下子签下了3500亩的订单,面对这么多的需求,他又筹资购买了12台插秧机,请了22名机手,按时按质完成了栽种任务。王胜的机插秧小分队为村民提供了方便,同时通过自己劳动,他也获益颇丰,当年就净挣10万元。

  眼下王胜正预备购买一台稻麦烘干机。“有了这些机械,就可以真正成为‘农家保姆',为农民提供一条龙的服务。我自己也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。”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03-2009 0514.cc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