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局:建造曹甸农民致富的“金桥”
发布:2009-10-18 18:28:34  来源:宝应0514.cc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  县财政局以服务农民致富为已任,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,从2005年以来,先后投资近400万元,为曹甸镇建造农桥18座,使该镇1万多人口,2万亩农田收益。

  曹甸镇农村桥梁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有的仅有两三块水泥板简易搭建而成,由于建设标准低,桥体普遍老化,不少成了险桥、危桥,群众对此反映强烈。

  为了把这一关于农民亲身利益的实事做好,县财政局派专人负责与当地政府一道,对该镇险桥、危桥、窄桥逐一进行实地排查,确定3年建设改造目标,自始至终参与每一座桥梁的建设,从实地考察,选址钻探,工程设计,工程进度和质量,都把好每一关,实行公然招投标,杜绝“暗箱”操纵,既保证农桥建设质量,又节省了数10万元建设资金。如今,18座农桥就象乡村田野里一座座靓丽的彩虹,成为农民致富的“金桥”,连接干群关系的“连心桥”。

  曹甸镇李沟村种植水芹由来已久,过去由于运输不便,规模始终上不来,自从财政局帮助新建农桥后,运水芹的卡车,一直通到田头,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,面积由原来不足百亩,扩大到现在的500多亩,生产的水芹运销到上海、北京等地,年产量达3000多吨,收入200多万元,全村人均增收700元。夏庄、甄庄等村,因地制宜,纷纷发展荷藕、慈菇、芡实等种植业和鱼、蟹、虾等养殖业,涌现出一批种植、养殖大户,仅屈舍村慈菇种植面积就达千亩,年产量1200吨,年增收近200万元。

  “金桥工程”的深入实施,推动了全镇农业机械化的普及,一大批大型农业机械活跃在村口田头,为农民提供育种、播种、收割、栽播等一条龙服务,使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决出来。曹南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王胜,捉住农桥建设带来的机遇。先后投入30多万元购置了10多台套。农业生产机械,不仅使农村2000多亩水稻、小麦生产实现机械化,而且还为邻近5个村3000多亩农田提供全程服务,被村民亲切称为“田保姆”,央视先后两次专程来曹甸拍摄新闻,专门报道了曹甸推广机插秧的经验。

  在曹甸集镇二环路,镇组织委员仲跃告诉我们,县财政局帮助我们新建了陆庄排河大桥后,把产业园区和周边村联在一起,扩大了园区空间,运送产品和原料的卡车直接开到厂门口,园区发展一天快似一天,如今浙江、上海等10多家客商,在园区投资兴业,成为曹甸镇经济发展、招商引资的又一平台。(郝名玲 仲跃 范敬化)

相关文章

赞助商推广链接
Copyright © 2003-2009 0514.cc All rights reserved.